争议中的JK制服:从日本到中国污名化与时尚并行
根据网上流传的一段围观者拍摄的视频,她在一群举着相机的男性面前摆出pose,而几位拍摄者疑似故意从其身后拍摄。此时画外一围观女性突然喊道:
这段视频在被大量转发后引起网友讨论,其间非常低调的JK圈里也有不少人叫苦不迭:怎么又把JK制服和色情联系在一起了?
其实,自从JK成为小众文化和亚文化圈子里的“新宠”后,它就从来没有摆脱各种非议。
JK这个词来自于日语,其实就是“高中女生”(日文汉字“女子高生” JoshiKousei),为方便称呼,更是为了省版面字数,JK就成了日本高中女生的代称,不过,这样的称呼反而也将女高中生固化成一类特定人群,她们身穿的制服也成了这一群体的标志。
通常情况下,女高中生的制服大多是白色衬衫或是水手服配百褶裙,然后配上不同的外套,再加上高中女生大多年龄在青春期至成年人的过渡时期,渐渐成了动漫、文学作品、影视剧的题材。
这样一来,“女高中生”成了一种文化现象。女高中生使用的日常用品和穿着成为时尚潮流,日本掀起了一阵“女高中生热潮”。
特别是后来出现的各种流行词,更是凸显出这一群体的社会影响力,“绝对领域”等ACG领域的概念更是与JK文化相结合,让JK制服成为一种时尚。
日本学者樱井孝昌认为,自20世纪90年代起,女高中生的“制服”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一种文化的手段。在日本国外也开始了一股关注日本学校校服时尚化的趋势,法国巴黎的媒体甚至将日本女高中生的制服看做是“自由的象征”,更不用说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,经常将日本高中女生的制服当做杂志的专题加以介绍。
后来有人分析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JK风潮时认为,在198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后,日本经济一蹶不振,对于大众传媒和普遍失去信心的日本人来说,女高中生的青春活泼的形象可以打破旧有的价值观,可以给整个社会注入一针强心剂。
不过到后来,代表青春气息的JK却从“JK文化”演变成了“JK经济”。“JK”“JK按摩”“JK摄影会”“JK见学店”等和打擦边球的有偿服务慢慢出现,虽然这只是部分女高中生在参与,但在日本社会中已成为一种现象,而且被风俗业吸纳,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。
即便是在2020年的现在,日本高中女生的“”行为更是屡次登上八卦周刊杂志的内页,用来吸引读者的眼球。更不用说在日本的业界,学园系JK经常是会被拍到的主题之一。
作为一种在日本人眼中非常普通的校服,JK本身并不具备类似于时装品牌的营销资源和流行土壤,它能在国内流行开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一是日本动漫文化的流行,二是国内校服“不争气”。
不太标准的码数,参差不齐的质量,加上每天学校要求强制穿着,让国内的校服成了男生们随用随取的“毛巾”,女生第一次研究“裁缝学”的试验品。
此时,各种学园日漫在国内广泛流行,让许多学生发现,原来在隔壁的霓虹国,校服也能如此这么好看。而这种对比甚至延伸到了现实生活,着装的自由和美观,仿佛也代表着校园生活的随性与快乐。
正因如此,JK制服在国内悄然流行开来,这套服装在散发青春的气息的同时,其实也包含着学生对传统校服的抵抗心理。
于是国内的JK制服粉们将视线投向了日本,但这一购买过程并不顺利。因为日本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,持本人有效证件才能购买校服,所以早期国内的消费者,多是留学生代购或者在拍卖网站中入手。而这些校服,也都是从毕业生手中买来,尚且可以穿着的二手校服。
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,大家所能买到的,只有类似清仓大甩卖中的服饰单品,具体如何搭配完全看个人喜好。
不过,对于很多日本学校而言,校服除了满足学生日常穿着,还承载着向外界宣传自身办学理念的使命。所以对于这些服装的用料、搭配和设计,都非常考究,单独购买一件其实并不能很好地感受出整套制服的特质。
而为了保证穿着质量,所有校服都会使用羊毛面料,知情人士介绍,西装与裙子基本要两万多日元,衬衫、领结和毛衣加起来,也需要一万多日元,整套即使原价买下来,折算成人民币也要三千多元。
学校设计提供的制服,在日本称为“校供制服”,衍生出的“校供款”也具有正统之意。而上述这种质量优良,且有设计师为背书的“校供制服”,则被称为“萌款”。
可想而知,学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有限,而国内的消费者则日益上涨,这种带有“正规血统”的制服,会有着怎样恐怖的价格。
首先说日本,日本本土也有着一些面向消费者的制服品牌,比如CONOMi和EASTBOY等,但上文提到,日本人并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穿制服,所以大多这样的牌子,都是面向海外市场的。比如CONOMi第一家实体店就是直接落地上海。
而在国内,一些早期的JK爱好者纷纷“转型”,开始设计更有自己特色且价格低廉的原创制服。
一款JK裙,直男们大致只会评判好不好看,而在消费者的眼中,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字:褶。
裙子分轮褶、箱褶和百褶三种,而褶数也有16、20、24、28和32五种,不同的褶数不仅可以衬托出穿衣者不同的身材,也能考量出产品的工艺和质量,处理不好“褶”,往往就会产生变形等尴尬情况。故而,不少JK爱好者,都是“裙子褶警察”。
除此之外,面料上也要重新挑选。羊毛面料太贵也不好保养,所以通常国内的制服都会采用TR或轻纺面料,不仅可以压低价格,也方便洗涤和打理。
不过好在我国轻工业纺织技术发达,一般只要让工厂方理解到需求,成品便不会有太多问题。这样生产出来的制服,价格也相当亲民,某宝搜索“JK”,首页推荐的商品都在一百元左右,并且很多月销量过万。这些商品多来自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厂,在国内形成了完整的“国产JK产业链”。
他们先邀请或征集画师为格纹裙设计图案和款式,然后再联系工厂定做,最后定期预告和“上新”。
不过因为JK毕竟跟大众化的服装需求相比,还是比较小众,工厂通常会将这样数量相对较少的订单往后排期,再加上各个店铺都有点营销上的小心思,经常搞出饥饿营销、不退不换、绝版限定等操作,让预订成功的消费者往往几个月甚至半年后才能收到货,而没有买到的消费者,则只有在二手平台等待高价货的份儿。
这就导致一些买家因为种种原因购买了盗版,进而出现了态度十分激进的“JK警察”。
假货在JK圈叫“山货”,所以穿这种“山货”的人,就被称为“穿山甲”。与其他领域大家习惯在互联网中顺手谴责一下盗版买家不同,JK警察最擅长的就是“贴脸输出”,即走在路上发现“穿山甲”,立马上前讽刺或辱骂,毫不留情。
很多社区表达了对于这种“执法行为”的厌恶。他们有的是跟朋友一起出门,被发现朋友“穿山”而被连带着谩骂,有的是日本学生穿着校服回国,在航站楼就被质问“妹妹你穿山有意思吗?”
圈内人士认为,虽然购买盗版的行为是错误的,但动辄当面侮辱他人人格,严格来讲也是一种违法行为。并且,不去谴责和督促卖家规范自己的销售行为,反而对同样的爱好者“严以律人”,是否有些本末倒置。
从日本的普通校服,到国内小众文化的爱好品,JK制服依然在充满争议的环境中被穿着,在追求美和摆脱污名化的路上低调前行。
在最近十年间里,随着社交网络的出现,穿着制服已经在一些日本学校慢慢解禁。虽然没有过时,但JK制服的热度已经大大下降,私服上学甚至在一些地方成为流行趋势。
因为在很多日本女生的眼中,制服虽然代表了青春时代的美好,但脱下制服,穿上私服,会给青春更多的可能性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熊猫体育网站
本文由:熊猫体育(china)官方网站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