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尚科普知识:上世纪30年代的流行文化!
熊猫体育上个世纪30年代,前承经济危机,后启第二次世界大战,真可谓多事之秋,但,人们并没有因此停下追随时尚的脚步。《Harpers BAZAAR》1939年10月刊的封面,此时欧洲已经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。 然而Fashion as usual(时髦依旧)的文字跃然眼前,穿着时髦的女士仿佛与世事无关,经历过长时间的经济低迷对心态的磨练,一切都变得没什么大不了了。
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社会,前承经济危机,后启第二次世界大战,虽说经济低迷,然而人们特别是女人们需要找回一些生活的自信,和战争时期导致的不安全感不同,经济低迷期带给人们心灵上最多的是失望,而失望的心态又最易被转移,因此在这捉襟见肘的日子里女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时尚的追随,如梦似幻的感觉让人暂时忘却了囊中羞涩。
这个时期女人们追逐流行的来源不再是昂贵的高级定制服,而是更多精神层面上的愉悦,一切来源于电影和出版物。自从有了1867年创刊的《Harpers BAZAAR》等纸媒的出现,时尚流行的传导变得更加及时和实用。特别是当购买服装变得有些吃力时,自己做衣服穿又开始回归,那么这些杂志的信息就是最好的参照物和教材。
30年代的女性时尚正如这个时代一样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。如果说二十年代纸醉金迷的生活还有着明显的贵族气息,那么经过30年代政治经济社会的重新整合,服饰更加简化阔形更加流畅,正家迈向现代社会形态的标准,为之后的女性意识回归以及二战后new look样式的诞生打下了基础。而当下社会的时尚趋势也正有着相似的矛头。
效仿30年代对古代埃及风格的回归,眼下许多设计师也早已打出了安全大旗。因此马上从衣箱里翻出上世纪60年代的圆点连衣裙、70年代的花卉图案、80年代的机车夹克吧。
那些上世纪80年代的基本廓型成为当下最为实用的复古。箱型轮廓、宽大的垫肩、夸张的饰品,成为熬过这个寒冬的必需品,即是对富贵的憧憬也是滋长信心的外衣。
Less is more这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特征,历经十年兴衰恰好又回来了。Raf Simons带着Jil Sander回到了主流市场,单色、简洁,而细节变得更为重要。
无论何时,做梦都是被允许的,特别是在现实不能满足需求之时。科幻和神化通过影视媒介带给人们暂时忘却的能力。木乃伊的绷带装、外星人的飞行夹克都成为当下的时髦。
1930年的电视节目《Pathetone Weekly》在这个节目中当时的人们对2000年后的时尚作了大胆的幻想和预言。在他们的想象中未来的衣服应该具有天气预报和自动保温功能,衣服能够接收到今天的天气状况,从而通过电子发热,为主人提供热量。另外一些衣服还应配备上LED 灯,这样可以为夜间雏形的人照亮接到。对于手机不离手的人,他们也设计了一种结合了手机、收音机功能的衣服,能让你随时与别人保持通信。
人类社会是单向双行线,一面经济危机、世界大战、朝代更迭,一面人类仍然在精神层面保持旺盛。如果说时尚就是来得快去的也快,十年一轮回,那么,也许经济危机也可算得上是一种时尚了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本文由:熊猫体育(china)官方网站提供